美麗島事件後,我和被捕的美麗島人士有所接觸, 給我的印像是:他們之間的想法雖不一致,但有 一點卻相當雷同,那就是痛恨國民黨。仔細分析他們 痛恨國民黨的理由,又不盡相同。
自國民黨走向反對陣營
有些是因坐牢的緣故;有些原是國民黨幹部,自認 懷才不遇,而走向反對陣營,像許信良本來是國民黨 中央黨部的中級幹部,並且拿國民黨中山獎學金到英 國唸書,回來後,當了兩任省議員,又想競選桃園縣 長,黨中央沒有同意,終致違紀競選,遭到開除黨籍 處分。 又如張俊宏,他曉得國民黨培養他,但因某些事不 如他意,他就認為國民黨內部腐敗。痛恨國民黨的另 一項因素,是許信良等人在國外唸書時,正值歐美自 由主義風氣盛行年代,他們受到歐美政黨活動型態的 影響。
留學回台結合在一起
回到國內後,一方面感於自己的遭遇,一方面覺 得國民黨太保守,不夠開明、自有,再加上在國外唸 書時,與台獨分子有所接觸,因而使他們與國民黨漸 行漸遠,並進而結合在一起,成立了國民政府遷台以 來,第一個旗幟鮮明的反對陣營。
反國民黨主要是一種風氣
當時反國民黨主要是一種風氣問題,其次才是台獨 問題。據我了解,台灣光復時,就有台獨活動;當 時的台獨活動是受兩派人士的影響,一派是日本殘 留在台灣的一些人,如日本駐台灣總督府有一名主 管情報的少佐,就領導一批人在搞台獨。關於這部 分的資料,王杏慶(南方朔)的「帝國主義與台獨 運動」一書,寫得非常詳細。 另一派就是美國一部分的國務院官員和後來一直 反對我們的Peele 參議員。
Peele 等人主張台灣地位未定
他們原是二次大戰末期麥克阿瑟將軍屬下的一個戰 地政務小組官員,這個小組又分成好幾個組:如台 灣、琉球等,也就是說美軍如果登陸台灣的話,台 灣這組的人就要負責地方行政,因此他們專門研究 台灣歷史、政治、社會等問題,Peele 就是該戰地政 務小組的一員。美軍收復菲律賓後,當時有三個案: 一是攻台灣,一是攻琉球,另一是攻廣東。最後, 決定攻打琉球,專門研究台灣這組的人等於是吃閒 飯,沒有用處;稍後,原子彈一投,日本無條件投 降後,Peele 等人始終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國務 院有一批官員和Peele 互通聲氣,鼓吹「台灣地位 未定論」。這種說法,影響了台灣大學一批學者, 彭明敏就是其中最顯著的一個例子。
彭明敏感念胡適之先生
彭明敏最近在傳記文學第五十九卷第一期發表一 篇題為「胡適與助人之道」的文章,紀念胡適這位 「亮風慈祥的長者」,尤其是他助人之道。 原來彭明敏在台大擔任助教時(民國四十年), 得到「中美文化教育基金會」獎學金,赴加拿大麥 基爾大學進修一年。 而麥大採英國制,要修得碩士,至少需要二年。 因此,第二年學費和生活費就無著落了。彭明敏不 得已只有向胡適之先生說明情形。胡適之先生先是 去信說要試想辦法,不久又在信中說,已找到一位 匿名人士,願繼續資助一年,讓彭明敏完成麥大學 業。
胡適之資助彭明敏讀完麥大
這件事,直到胡適之先生猝逝那晚(民國五十一 年二月二十四日),彭明敏趕到中央研究院時,台 大校長錢思亮才在當場悄悄地告訴他,曾經資助他 讀完麥大的匿名人士,不是別人,而是胡適之先生 本人。
彭明敏也認為台灣地位未定
這個時候,彭明敏才恍然大悟。這段雖然是題外 話,不過我們可以由此了解胡適之先生為人之風格。 彭明敏學的是國際公法,他受美國國務院這批官員 的影響,也認為台灣地位未定。他們這批人不接受波 茨坦宣言和開羅會議的決議,也就是說決定台灣地位 的基本法律,還差什麼東西;他們就盡是扯這些法律 上問題。 其實(當然我也不懂)如果按照他們這種理論,那 韓國也不能獨立,因為韓國獨立也是在波茨坦宣言和 開羅會議中決定的。
謝雪紅、廖文毅搞台獨
搞台獨當年就是這兩批人。傾向日本的這一批人, 如謝雪紅、廖文毅等,二二八事件後,跑到香港歸中 共華南局聯繫。他們到香港後,沒什麼作為,謝雪紅 就到上海,廖文毅到東京。廖文毅到東京後,成立了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並擔任大統領。 (4 之1)待續 ◎作者:汪敬煦
汪敬煦簡歷 1918 年5 月30 日出生,浙江杭州人, 三軍聯大將官班畢業(1972)、 實踐學社聯戰班畢業(1955)、 美國參大正規班畢業(1948)、 美國陸軍工校畢業( 1943) “陸軍”軍官學校畢業(1938)。 曾任“陸軍”工兵學校校長(1960-1964)、 “陸軍”工兵署署長(1964-1967), “國安局”專員(1967-1970)、 “國防部”後勤次長室次長(1970 -1971)、 作戰次長室次長(1971-1973)、 “陸軍”供應司令部司令(1973-1974) 憲兵司令部司令(1974-1975)、 “國防部”情報局局長(1975-1978 )、 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1978-1981)、 國家安全局”局長(1981-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