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登輝獲邀訪日的一系 列行程推論,立委郭正亮認為可以窺見政治布局,是日本政界在9月3日中國大陸舉辦「抗戰勝利70週年」之前刻意進行的文宣手法。
親日史觀應該更嚴格檢驗
雖然蔡英文曾提及李的發言是「個人的感受和立場」,但李登輝並非一介平民,他曾擔任12年台灣總統,至今還繼續享有總統卸任禮遇,他的發言並不只代表個人,還代表台灣人的基本立場,所以他的親日史觀應該要接受更嚴格檢驗。 李登輝在接受日本雜誌訪談時,說出「台灣對日抗戰並非事實」的發言,引發許多批評。立委郭正亮也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台灣人不能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一文,表示李登輝的說法「不能代表當時台灣人的主流價值觀」,更強調:「繼續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橫行無阻,才是台灣人的真正悲哀。」 郭正亮並不懷疑李登輝和兄長以「貨真價實的『日本人』身分為祖國奮戰」的說法,但就統計數字來說,1943年台灣總人口659萬人,當時包括自願和強迫,台灣人投入日本軍參戰有8萬人,軍屬與軍夫12萬人,合計20萬人,只佔1943年總人口百分之三。
台灣全力推動 「皇民化運動」
1936年9月,日本在台灣全力推動「皇民化運動」,李登輝父親李金龍是日本刑警,為了宣示效忠日本殖民政府,就率先替兩兄弟改名。但皇民化絕非台灣主流,直到1943年12月,據統計全台灣只有17526戶改姓名,占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對台灣多數基層民眾來說,「台籍日本皇民」其實就是少數「親日高級台灣人」。 郭正亮表示,李登輝把自己所代表的少數「台籍日本皇民」史觀,擴大渲染成多數台灣人的歷史處境,是在抹殺當時台灣人的其他選擇。當年台灣人至少有三種歷史選擇:一、徹底認同日本統治,自願改為台籍日本皇民的「親日派」。二、徹底與日本殖民決裂,選擇投入中國抗日戰場的「親中派」。三、繼續推動台灣自治改革運動,抵抗日本殖民壓迫的「本土派」。但包括李登輝在內的親日派,常因為反對國民黨外來政權,故意誇大「日本皇民」史觀以偏概全。
台灣根本就是警察之島
郭正亮說:相對於其他亞 洲殖民地,日本殖民統治者果真對台灣人比較好嗎?其實不然,日本統治台灣50年,台灣人只出現過2名科長、3名郡守、3名法官、9名中學教員、2名大專教授,從來沒有任何台灣人進入中上管理階層。而比起日本本土和朝鮮,警察密度高出將近三倍,他說:「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根本就是警察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