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這一共識的基礎上,雙方隔空放善意後,才有九二會談的產生。所以會前雙方即有「共識」。
在香港商談中,海協會提出了5種文字表述,海基會也根據“國統會”的結論提出了5種文字表述,但是十個案都有雙方不同意的地方,於是我方再增提3種表述方式,最後一案就是: 「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陸方承諾將我方的最後一案拿回去向上級報告後再正式答覆。
雙方共拿出十三個方案
因此台灣的第八案,成了唯一可能的選項。
11月3日海基會致函正式通知海協:「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
11月16日海協會正式致函海基會:「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
12月3日,海基會回函海協,對達成共識未表示異議。至此,關于一個中國原則表述問題的討論,以形成雙方相互接受的兩段具體表述內容為結果而告一段落。
結論:九二會談中雙方共拿出十三個方案,十三案都是「一中原則」,所以至少「一中原則」是九二會談的共識。
我的意見:
1.九二如果沒有共識,根本不會有後續的兩岸協商,這是基本常識,但太多政治人物為了政治利益說謊。
2.我支持蔡主席不必遵照九二共識處理兩岸關係,人民選出的新領導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新主張,不必跟著舊政權的意思行事。
蔡總統的新主張是什麼?
3.對岸領導人習近平已經提出:「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關係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蔡主席的新主張是什麼?如何面對習近平的訊息?帶領台灣人民走向何處?應該在選前讓人民知道。
4.李登輝說他從來沒有支持「一中」,但九二會談十三案都是「一中」。李登輝親自在國統會「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上簽字。
5.最重要的是不論你支持或反對「九二共識」,都應該受到尊重,但不能說沒有「九二共識」。今天有堆酸橘子在桌上,有人喜歡吃,有人不喜歡,各有所好,但就不能說桌上沒有橘子。
6.不管什麼人當選,讓我們團結吧!也讓我們有足夠的理性看事情。
附錄:
九二共識下恢復雙方對談
1.2000 年 3 月 1 日,李登輝:「我們以前說,中華民國是中國,他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這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方式,代表中國不是只有你一個,中華民國也是一個國家,從很古早就存在。」
2. 2000 年 6 月 27 日,陳水扁接見美國亞洲基金會會長傅勒時表示:「新政府願意接受海基、海協兩會之前會談的共識,那就是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3.2004 年 4 月 21 日,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凱利(James Kelly)於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上表示:「兩岸於 1992 年同意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 1993 年兩岸兩會在新加坡第一次 高層會談鋪路。」
4.2008 年 3 月 26 日,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致電布希總統時表示:「大陸與台灣應在九二共識下恢復雙方對談,而『九二共識』係指雙方認知僅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各有不同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