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是晉商的發源地,榆次區是晉 中市的行政中心,也曾是晉商之最。榆次的常家莊園,是山西現存晉商大院中,規模最大的,只是開發時間較晚。談起晉商,一般人都會想起晉中祁縣的喬家大院,因為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和電視劇「喬家大院」而聲名大噪。但其實很多場景,都是在常家莊園拍的。 山西有句古話說,「常家一個院,喬家兩條街」,就是形容常家莊園的規模。常家莊園的面積是晉中靈石的王家大院的4倍、喬家大院的16倍。常家莊園原本的面積達60萬平方公尺,有房屋4000煎、樓房50餘座、園林13處,現存的面積仍達12萬平方公尺,其中園林占地8萬平方公尺。因為喬家大院沒有園林,所以「喬家大院」戲中的園林,都是在常家莊園拍的。
賣茶興家富貴過七代
常家主要做的是茶葉生意,在福建武夷山,再經由陸路賣往俄羅斯。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常家卻至少維持了七代;常家在乾隆年間達到鼎盛,一直到民國初年都還很有影響力。 清同治年間,因為捻匪之亂,常家莊園按照八卦方位,建了八座城門,現僅存東北角的「敦艮吉」,敦是敦厚之意、艮是方位、吉是吉祥,希望住在莊園內的子孫都能敦厚、吉祥。而常家之所以叫做莊園,不叫大院,也因其格局超過一般晉商的大院。
躲過文革常家好氣派
常家莊園在文革時期,是受傷紅軍的療養院,所以躲過文革浩劫。常家莊園的後花園是現存中國最大北派私家園林,還有民間最大的繡樓。常家也創立了山西最早的小學、中學、女子學校。常家莊園中的石芸軒書院,是山西民居書院中最大的,牆上收集了歷代50個皇帝書法的碑文,與50多個書法名家的碑文,供子孫臨摹書法之用,極具看頭。 「暗室虧心未入門已知來意,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燒香」。走進榆次,不能不看榆次老城;老城中始建於元至正22年(西元1362年)的城隍廟,是山西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 榆次的城隍爺與別處不同,供奉的是祖籍晉中太古的宋代名相寇準;但城隍婆婆卻非寇準的妻子,而是城隍廟前俞家街上的俞家小姐。相傳,俞家小姐因為爬上屋簷看城隍爺出巡,不慎摔死在城隍爺的轎中,當地人就認為是城隍爺娶親,自此奉為城隍爺的妻子。
最美建築城隍廟戲台
城隍廟始建於元至正22年,第二進的玄鑒樓與背後的戲台,則建於明正德年間玄鑒樓與戲台保存良好,1999年被時間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全球最精美100處建築之一。戲台前的對聯寫著「善報惡報、循環果報、早報晚報、如何不報;名場利場、無非戲場、上場下場、都在當場」,引人深思。 西配殿是冥王殿,供奉的是東岳帝君與十殿閻羅,閻羅塑像之下,則是上刀山、下油鍋的地獄場景;東配殿則是元辰殿,供奉的是一甲子中的60個本命星君,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保護神。 離城隍廟不遠處,是榆次的縣衙,建於清代中晚期,有五堂六進院,共400餘間房屋,是現存3000多個縣衙中,保留規模最大的。 除了古蹟外,榆次也積極發展工業,因為北京空汙問題嚴重,大量北京附近的工廠遷移到榆次,並更新空汙防制設備。榆次也是中國重要的液壓行業基地,共有液壓企業215家、從業人員3萬人,生產從避震器到大型機械所需的各種液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