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屏東縣少有重 大建設工程的呈現,如今,屏東到潮州高架鐵路興建完工,被認為屏東重大建設的最大突破,當八十五萬縣民難得露出笑容,為這項建設工程完工,期待落後的屏東可以繁榮、進步,但卻換來了人人都爭相搶功勞,縣府官員搶了先機,認為高架鐵路完成是綠營促成的,這個馬屁拍的太超過,要論功行賞,藍軍的功勞不可抹滅,綠營的催生當然功不可沒。
王進士先「當仁不讓」
那位曾幹過屏東市長,現在全力爭取連任的國民黨籍立委王進士便「當仁不讓」,當年他在市長任內已在力爭高架鐵路工程儘早施工,他捉住時間立即推出 一份「好進報」的文宣,宣傳促成高架鐵路,等於為屏東爭到了一條不輸捷運的鐵路,不過,王進士似乎有自知之明,不去為功勞搶頭香,他如此指出,早在他當屏東市長時,就和地方共同爭取,終於在歷經十幾年,最後是在藍綠接棒下,促成高架鐵路的完成。 王進士雖然說是「藍綠接棒」,但在前面則又強調「早在他當市長時就和地方共同爭取」,顯然不忘強調高架鐵路爭取「在前」,藍綠接棒完工「在後」,從前後之別,他的功勞理當擺在前頭,只是未明說,但意涵十足,自是盡在不言中。 可是,點起功勞之爭那一把火,則是屏東縣政府觀傳處長鄞鳳蘭,利用為高架鐵路完工前的配合活動時,她登高一呼,公開指出高架鐵路工程是十多年來,由當年當立委的現任縣長潘孟安在國會爭取,獲得那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批准,同意辦理,因此,功勞最大的是蘇貞昌、潘孟安二人。
縣府官員爭功掀波瀾
縣府官員這一為高架鐵路完工爭了第一個發言權,把功勞完全記在蘇、潘二人身上,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譁然,反彈聲四起,有人實在聽不下去,直指鄞女在拍馬屁,卻拍過了頭。 蘇、潘二人當然有功勞,的的確確也大力爭取,潘孟安在立委任內透過質詢要求政府興建屏東高架鐵路,而蘇貞昌當年擔任行政院長,為他家鄉建設落後,興建這個工程有必要,乃批由相關單位研議其可行性,但距工程施工,則過了十多年後的事。 對蘇、潘被推稱二人「獨享」功勞之所以會引起反彈,主要原因是,對爭取高架鐵路工程扮演「催生者」中,王進士是早了一步,照他在「好進報」的文宣中,是在十多年前當屏東市長時就提出,但他未獨攬功勞於一身,他說是「和地方人士共同爭取」,稍後又 指出「終於在藍綠接棒下」催生,後面一段提及的「在藍綠接棒下」促成,他並未完全由藍營居功,也把綠營的努力一併提及,算是比較持平的「功勞人人有份」。
本位主義作祟
但王進士顯然也在打迷糊,用藍綠慨括,卻單獨提他自己的大名,其他功勞是誰則隻字不提,有選擇性「遺漏」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