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盡信民調不如沒有民調」,近來以台字起頭的民調機構以及那家傾綠的水果日報所做的民調,國民黨檯面上的A咖三人組,都被蔡英文給比下去了,而叫人納悶的是在包括朱立倫、吳敦義與王金平在內的民調評比,拿去和「老英」一比,居然王金平差最少,朱、吳都在王金平之下,果真「貨比三家」,但民調命題可操作,更叫人好奇,也影響民調的「操作論」。
洪秀柱民調聲勢看漲
相同的民調「結果論」也在洪秀柱這位唯一領表連署過關的女將,在傾綠民調中更是不堪目睹,一句話,以「蚍蜉撼樹」這種形容詞,都不能表達居間操作民調的「內心戲碼」,一隻小蟲蟲,當然不堪一擊,但洪秀柱真的那麼不堪嗎?未必。
一家中字抬頭的平面媒體最新民調指出,洪秀柱在通過國民黨連署這一關卡後,面對國民黨中央近乎「壘床架屋」似的「防磚條款」,必須通過百分之三十的民調關卡,才能成為唯一提名人選,結果,在未排除綠營選民中她獲得百分之卅四˙七支持,已明確超越,在此之前,一些挺綠名嘴、媒體即提出在未排除綠營選民情形下,綠營一定會操作在民調中支持洪秀柱,好讓洪過門檻的卅百分比,這種想當然耳的看法,不外乎,綠營暗中拉洪秀柱一把,主要是要在給蔡英文製造機會,避開A咖朱立倫,而擇「B咖」的洪秀柱而打之,便可輕易取勝,登大位指日可待。
但這家平媒的民調卻交代得很清楚,支持洪秀柱的民調選民中藍營達六成五,綠營不過區區一成九而已,由此可見,何勞綠營費神,洪秀柱光憑自家人支持,即可展現他的三成四支持,已綽綽有餘。
英國大選民調也破功
民調可信度如何,言人人殊,各說各話,但從近年來的大小選舉中,從國內到國外,似乎都在選前處在「各言爾志」,如九合一大選,各方民調新北市朱立倫會大贏,桃園市吳志揚一定當選連任,但結果是朱立倫贏得驚險,低空掠過,擊敗不被看好的游錫 ,早先民調是朱會以三十萬高票輕易取勝,此乃印證民調失格,不可相信,而吳志揚的意外失利,更打破所有選情專家的評估,連綠營都要大出意料之外,民調不能盡信又一則。
在國際上,英國大選前所有的國際媒體,民調機構都認為保守黨與工黨難分軒輊,都不過半,選後必須找各小黨協商合作方能取得組閣權,這些民調甚至在投票前一刻,信誓旦旦,幾乎到了眾口鑠金,仍然維持原來的民調結果。
但投出來後保守黨意外過半,把所有自以為權威的民調媒體,民意機構都給打趴了,民調之不能信,在這個案例中表現得更加強烈,從國內到國外,近年來民調老是走鐘,事與願違,更何況在島內不乏一些特定媒體,乃至色彩明顯的基金也在民調這個領域軋上一腳,他們「不分是非,只問立場」,連民意調查這個被認為可做為選舉參考的作為,一旦心存操作,則其民調之粗糙,連一般選民都會看出其可靠性,卻仍然不知收斂,還是在做無謂操弄,對公正性已遭到嚴厲批評的民調,豈非更難取得公信力地位。
民意似流水,當下所做的民調,聽聽即可,充其量可當成一種參考,在信與不信之間,就存乎一心了。
機構效應民調不能信
當然,民調的可信度如何,也不可全盤否定,如二個主要政黨為候選人提名初選中,都相信藉由民調決定提名人選的最後取捨,因為,環顧全球民主國度辦理選舉初選決定提名人選過程中,顯然,不靠民調又無其他能具有公信力機制,卻無可取代,雖說黨員投票有其必要性,但仍然要配合民調,才能取得絕對說服力,而二黨民調因為在群雄爭逐,個個虎視眈眈下,在命題運作時機,乃至數據統計都在相關人員監督下,尤其,民調一向不會「僅取一端」,都是找三家以上學識單位辦理,媒體就一邊涼快去,因此,結果都能獲得各方信任,進而接受。
政黨辦理候選人提名的民調是唯一被賦予公信力的作為,但並不能完全被確信其民調的完全可信度,則其他民調聽聽即可,尤其有立場,色彩明顯的媒體,以及基金會下的民意調查,都不能儘信,原因在民調容易受到有心人操弄,那些人手法粗糙,鑿痕太深。 ●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