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民調對台北市長選情都認為柯文哲領先有十七趴,也有十二趴,更有九趴,顯示民調有落差,各家民調不同,但結論則一致,柯文哲超過連勝文支持度,連已陷入苦戰,挺綠名嘴、媒體據此而認為國民黨將輸掉首都一役,進而在六都選局中,看衰國民黨可能只能保住新北與桃園二都,國民黨在六都之戰一旦「六失四」僅保其二,無疑是大輸,這種評估似乎不無道理,因而激發了民進黨對二○一六大選,期待更高,但最終決戰的結果是如此嗎?卻又是未必。
丟掉首都2016大選藍不利
看衰國民黨在這次九合一大選,以目前的國內政治生態氛圍,都傾向這種看法,挺綠學者更有一旦首都丟掉了,二○一六總統選舉就相當不樂觀看法,沒錯,丟掉首都,對藍軍要保住政權,的確是不利。
台北市長選局各種不同民調指數,都是柯文哲領先連勝文,從民調數字看未來選局的結果,似乎有理論基礎,可是,在一片對柯文哲叫好聲中,卻忽略了,柯文哲在各種民調領先數據,沒有一次是達到百分之五十,距過半尚有「最後一厘路」,其次,把柯文哲領先民調和落後的連勝文民調加總後,大約是百之七十多,這種現象反映另一個事實,仍有接近百分之卅的選民未表態,其中,拒絕投票部份約百分之一或二而已,也就是仍有二成多選民對各種民調持保留態度,遲遲不願表態。
從接近二十趴或二十多趴選民不願表態,拒絕接受民意支持度調查的選民,可推斷出對未來台北市長選舉輸贏具有關鍵影響,如果,在未表態的選民中,最後多數投給連勝文,那就是連勝文有逆轉勝機會,當然,其中一半支持柯文哲則連勝文就玩不下去了,非俯首承稱臣不可。
未表態選民左右選舉
各種民調中最新也比較具可信度的柯、連二人的差距,大致上是十趴,這些未表態的選民中如有一半多支持連勝文,則原來落後十趴,便有迎頭趕上機會,柯文哲便「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了,相對的,柯文哲在原先領先對手的十趴,只要能穩住腳步,再從未表態選民大取三分之一,他篤定可當選。
因此,未表態的選民應該是三十多趴,接近卅八趴,不是只有十多趴,那是低估,但必須搞清楚的則是,究竟挺柯的多少?支持連的有多少?這並非很困難的問題。
因為,不管那一家公佈的民調,都有政黨支持傾向的比例,因此,把各家民調攤開後,就可以找出結果來,政界人士,為此才指出在台北「藍大於綠」的政治生態中,柯文哲之所以一直在民調支持度領先,原來是不少深藍選民不願表態,把對馬英九總統不滿的情緒投射連勝文身上,馬的支持度低,連勝文支持度始終欲振乏力,便不難理解,這中間有去年馬、江體制斷然取消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引起了軍系將領被羞辱而極度不滿,而將領們在深藍那一塊則有舉足輕重,一言九鼎的影響。
而連日後沒完沒了的黑心油事件,魏家四兄弟在食油上大賺黑錢,馬政府表現軟弱,甚而有馬、江、連與魏家關係曖昧,也有馬被指是頂新「門神」的傳說,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下,也反映在對連勝文的民調支持度上。
中央執政差藍民不滿
因此,連勝文曾有力主恢復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的主張,更在黑心油事件上企圖與馬、江「切割」,一度還主張更換江揆一說,似乎都是在「病急投醫」,也足以看出連勝文包袱之重。
在未表態支持一向居多的深藍選民中,他們的怨氣都「如鯾在喉,不吐不快」,他們在連勝文的支持度上故意抽腿,把不滿讓連勝文承受,其實強烈顯示對馬政府的喧洩一肚子窩囊氣,而這些不滿會繼續持續下去嗎?可能性不高,當然,連勝文陣營千盼萬盼的是這些深藍選民不能再「放牛吃草」了,必須在號角一響,大夥即歸隊,也許有一些人仍然嚥氣難洩,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