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h-guy - 很角色週報159期 | 2014-10-13 04:09:55

7版   不肖建商  巧立名目灌水炒高房價

     打房要打源頭  不是經濟火車頭就放縱  空屋如何消化  政府應讓住者有其屋

 

          最值得高雄市民回憶的是,當年幾乎是執高雄建築界牛耳的寶成建設,那時的寶成在高雄市到處推出建築,最有名的是座落高雄市中山路與民權路交界處的那幢卅九樓超高建築,從國外回國搭機降落小港機場時,寶成這幢高樓更進入大家眼簾,無不留下深刻印象,之後,寶成更推出以「皇家」冠名的一系列二十多層,乃至超高卅層的大廈,如皇家之戀、皇家貴賓、皇家DC,動輒住戶沒有五百,也有三、四百。
寶成最風光的時候,真的是橫掃同業,大有「寶成一出」同業「俯首稱臣」,寶成老板當年好不拉風,寶成小老板因名氣實在太大了,引起歹徒覬覦,把他綁架勒索巨款,足見「好事不出門便驚動公卿」,引起市井轟動。

    
   建築業風光有週期

   如今,寶成沒了,大老板已撒手人寰,偌大的建設公司也隨著他的去世而沒落,接班人後繼無力,而消然無聲,寶成已成為回憶,早從市民記憶中淡忘。
   對建築界來說,在高雄市多少打出了名堂的建設公司,風光也不過一、二十年,便自然而沒,瞭解建築生態人士指出,其實,被稱為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建築業,有一個起起伏伏的週期,短則七、八年,慢則一、二十年,與景氣的發展有關,景氣不佳了,這個行業便首遭衝擊,等到景氣好了,業界又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
   也正因為景氣演變有起伏,建築業因此有起伏週期的轉變,當年,高雄一些出了名的大建商便是在這種景氣好壞演變起伏衝擊下難以為繼,終至有消聲匿跡。
   十多年前景氣好轉時,在高雄一坪房價十七、八萬元,一旦起伏週期來臨,立即腰斬,每坪六萬、七萬,成為建築界與投機客「最黑暗時期」,後來這些年經濟好了,房價也就水漲船高,在台北出現一坪一百萬,甚而出現二百多萬天文數字,比較當年二、三十萬,漲了多少倍,就是高雄市房價也高漲了,美術館一帶已出現四、五十萬一坪,當然比起台北動輒一、二百萬元,是沒得比。
   這些年來的好景氣,高房價下已產生了新的大建商,連財團級數的建商都出現了,而在此之前的大建商早就隨風飄逝,新崛起的大建商的產生,證明「長江後浪推前浪」,那是建築界不可避免的宿命,因此在檯面上風光,不必高興太早,試想,當年尖美、宏總、寶成拉風,不可一世時,又有誰會看出後來的沒落下場。

    社會住宅政策跳票


    巢運要爭取「居住正義」,他們抗爭那一夜選中帝寶前夜宿街碩,這是無可奈何,政府當然也瞭解無殼蝸牛的處境,因此才有一連串打房政策的祭出,但顯然效果不彰,雖然房價已小跌,甚至有學者專家推測,二年內房價有下跌一成的機會,就算拉下一成,或是進一步再降二成,對年輕人買屋的門檻,依舊高不可攀,既使公寓,掉了一、二成,以台北十五坪公寓來說,五、六百萬元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以高雄市而言,房價低迷除非在偏遠地區,如旗山、如美濃,無殼蝸牛仍然買不起房子,究其因是,以眼前的薪水程度,房價負擔比例,確是很難負擔得起。
   政府要推動「居住正義」,如「房價合一」的課稅做法,是可行,但要解決居住無房問題,距離很大,這就是世代青年深感不公平,反彈激烈,從兼顧房價合理以及推動租屋供應合理化著手,不實為一可行的做法。對合理化房價,政府在這方面必須著重在建商的身上,大都高不可攀的房價,建商如沒有炒作、拉台誰人相信?新案推出便打出銷售八、九成,甚至有銷售一空的荒誕不經手法,為的是炒作,拉抬房價,又為了從中圖起厚利。

    莫讓劣幣逐掉良幣

   巢運的出現,他們應該針對建設公司在成本上的計算,乃至公設比率的巧妙運作,箇中的玄機重重,也就是,先從源頭下手,弄清楚建設在只有他們說了才算的房價上,是否動了手腳,灌了水,深入瞭解,則合理房價便出現,要「居住正義」,正本清源做法從大型建商下手,因為,大型建商是房價高昂的領頭羊因素之一,當然,對將本求利,而不是居中炒作,牟取暴利的建商則加以褒揚、推崇,使良幣逐掉劣幣。●犀力哥

⇧回模組首頁
⇦10-13 很角色週報159期
⇨10-13 很角色週報1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