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屏東縣主政十六年多,人口外流嚴重,失業率最高,卻又債台高築,最近公佈的一份施政競爭力全國倒數第二,遭到國民黨地方黨部強烈批評,該黨縣長候選人簡太郎當然「火上加油」,全力搶攻,雖然屏東縣政府也以「有失客觀」加以回應,卻是天馬行空,漫無邊際。
施政競爭力全國倒數第二
針對屏東縣政十六年來存在的一籮筐「缺失」,簡太郎陣營逮住機會自然非「翻轉」不可,由於這是縣長選舉序幕揭開以來,藍軍一次最具爆發力的攻勢,縣政問題缺失不少,洋洋灑灑一大堆,但一次包裹似的一鍋打,難免焦點稀釋,攻擊火力反而難以集中,無法造成更大的共鳴現象,在文宣策略的運作中是一個敗筆。
不過,對綠營主政十六年多最後卻面對一大堆施政缺失,無不攸關縣民切身關係,人口嚴重流失,出生率少又擋不了一波波外流的人口,數字會說話,從十六年前民進黨在縣長選舉中贏得勝選後,當時的全縣人口是九十二萬多,如今,綠色執政應讓他們有機會,有充分時間「拼施政工作」,現在的全縣人口是八十五萬一千多人,足足少了近八萬人。
人口減少了,這是活生生的事實,怎麼會是「有失客觀」的批評?主政八年的曹啟鴻大概不便出面說分明,只能躲在縣府大樓生悶氣,卻派出一位過去在媒體服務表現平平,充其量是一個C咖、不是很入流的新聞從業人員,現在已是曹政權一級大將兼「化妝師」出面回應,這個女主管顯然不用功,要上陣應戰就得好好做功課,之乎者也也該起碼搞得通順,她老大姐說什麼屏東縣人口減少,十六年來有減無增,是「六都效應」影響。她以為,不是六都的縣市幾乎都有人口減少現象。
回應人員天馬行空
拜託,請回頭看看她同路人的陳菊主政的高雄市是六都中第二大都吧,但幾年來人口外流,雖合併了高雄縣後人口二百八十萬,但內政部不久前公佈的人口數,高雄市人口減少了,再不加油,第二大都很快會淪落為第三大都了,因為,人口一直在加碼的台中市已突破了二百七十萬,很快就會趕上高雄市,曹啟鴻啊,要找化粧師為自己的施政不力美白,也該找一些上得了檯面的人選,什麼「六都效應」,讀書不求甚解,亂用名詞,以為套上一個新名詞便算跟上潮流,殊不知那是在胡搞瞎搞,欲速則不達,反而自曝其短,總而言之,下筆行雲流水,人才難求,縱使三流人才也知藏拙,不是嗎?勤能補拙的道理,多做做功課,千萬不要讓主子「丟人顯眼」才好。
不是六都,人口增加的縣市也「大有其縣」,如宜蘭、如花蓮,又如新竹,什麼「六都效應」,根本是屁話,太扯了。
曹啟鴻主政快八年,在他之前的另一同路人蘇嘉全又佔了八年,要論人口減少,失業太多,債台又高築,平心而論,他只能負一半責任,但施政競爭力全國倒數第二名,他老兄就無從推卸了,他得「概括承受」,要怪只能怪自己不行,說他「無能」似乎太沉重,但缺少競爭力的縣市長又該用什麼形容詞呢?吊書袋子,如「眼高手低」,又如「黔驢技窮」都可以,日前筆者到對岸考察,沉思在有名的淮河的歷史典故,突然聯想另一句成語,那就是「橘逾淮而為枳」,似乎有點貼切,曹某人文化大學一個冷門學系深造,卻到國中執起了教鞭,是否學以致用,且不談,但「教而優則仕」用在此時此地的他,既是不近也不遠了。
經濟環境不好謀職困難
要知道,人口減少不是「六都效應」,公門好修行,千萬不要亂用名詞,而是因為受經濟環境不好,謀職困難造成,年輕人以「此地不久留,自有留爺處」,並不意外,因為工作難找,如何有不遠走高飛之理,曹啟鴻該知道最起碼的古云:「父母在,不遠遊」的意思吧,如果屏東縣經濟好,地方繁榮起來,自然工作環境佳,謀職容易,又有誰會遠走他鄉,送一句中秋節剛過的話,鄉親子弟不留在佳節和長輩「長相左右」,也只有在他鄉「思親」了。
因此,縣府說什麼人口減少,什麼「效應」是藉詞,失業率不低反高,更是「睜眼在說瞎話」,以十五至廿四歲比喻屏東失業人口全國最低,平心而論,這個數學的依據有點「以偏概全」,應該找出整體人口的失業數據,才具說服力,但縣府辯稱今年上半年人口失業率是全國第三低,也失之偏頗,為什麼不拿全年份,如去年、前年,乃至歷年總數,今年不過三分之二都還沒走完,便提出上半年數字,這不僅是「柿子撿軟的吃」和「厚黑學教主」李宗吾諷刺官場擅用「鋸箭法」如出一轍,手法低劣,有夠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