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長胡志強選前推出的BRT快捷巴士上路,炒熱了選情,原來民調一路領先的林佳龍回以這是在「救選情」,說的沒錯,胡志強低迷的民調已拉高了,林佳龍不再「獨」前,其實,BRT推出,台中的房市馬上回升一成,證明胡志強這一手不但「救選情」,也炒熱房市,打造了經濟發展,一舉兩得,持平人士認為,如果高雄市執政團隊不存有「執政的傲慢」,何妨也把BRT在高雄推出,對高雄市發展大眾運輸是一個正面的做法,陳菊市長千萬不要因生怕被指「拾人牙慧」而拒絕才好。
世界先進國家早就上路了
事實上,BRT快捷巴士並不是台中市搶了頭香,世界先進國家早就上路了,有專行道,又有號誌優先權,更有密集的開車班次,每班車因連結二個車廂,載客一百廿人,在各國運輸專家眼中,被認為等於「次」捷運,其功能在大眾運輸中,次於捷運,高雄市應爭取這個運輸工具,補強眼前高市捷運只有二條交叉線,以及另一環狀輕軌尚未完工的不足。
而BRT被認為是當今大眾運輸工具投資最少,施工最快,短期完成即可上路,擔負起大眾運輸效能的BRT,是一項值得引進到高雄市推動的運輸工具,因為,台中市只不過爭取中央補助區區二十億元,便在最短時間內讓BRT在「台灣大道」上路,雖然,民進黨候選人林佳龍充滿不屑的口氣,批評只做了一半,未完成便通車,有不同的批評,更以此舉是胡志強在「救選情」。
但林佳龍可不要忘了,BRT的確正如他的批評是在「救選情」,卻讓他「不幸」而言中,因為,經一個多月來的炒熱,BRT已成為台灣交通運輸最能聚焦的話題,胡志強如變魔法似的,從無到有,短短時間內便讓台中市民眼睛為之一亮,BRT上路了,每天試行時吸引市民爭先恐後搭乘,雖然,林佳龍也指責台中捷運還在施工中,捷運通車還早,卻推出BRT「塞責」,這種說法有商榷餘地,台中捷運正在趕工中,在未完工前當然沒有捷運,但多了BRT正可彌補捷運未通車之不足,又有什麼不對呢?
沿線房市立即回升
台中市民已感受到捷運未通車前,先搭乘「次」捷運的BRT,等到捷運完工便是「魚與熊掌」可兼得的時候,而擺在眼前事實,BRT推出即造成風潮,成千上萬台中市民紛紛「嚐鮮」,沿線房市立即回升,房市拉高一成多,可見,BRT潛力無窮。
胡志強民調因此回升了,支持度已拉近原來領先的林佳龍,而形勢仍在逆轉中,馬英九總統到台中為BRT「捧場」贊不絕口,直誇胡志強真厲害,並不意外,但他為台中市搶先推出BRT留下的一段話則值得高雄市選民「醒思」,他如此說,BRT是捷運通行前「熱身」的一種運輸系統,話中一轉,卻話中有話的指出,大家都想搶蓋捷運,但市民要有大眾運輸文化才能養得起捷運,不然,捷運再蓋得多華麗,也不過用來拍婚紗、辦活動,大多市民還是要騎機車回家,就是熱身工作沒有做好。
馬英九這番話,他「意有所指」分明在論斷高雄捷運,而他所說的都是事實,高雄市民自會感同身受。
馬英九站台話中有話
因為,花了一千多億元興建的高雄捷運,已營運多年,迄今仍然虧損嚴重,每天運量在十五萬人上下徘徊,二十萬大關難以哉,運量明顯不足,和當年評估差距甚大,大多數市民仍然騎機車上下班,近年來各種促銷手法用盡,提升了一些,但還是很難大幅度拉高,因此,負債沉重,市府不得不透過重整手段紓困,但高市捷運仍然身陷難以為繼窘境。
在窮則變,變則通的促使下,陳菊團隊推出「環狀輕軌」,已施工多時,預定明年局部通車,輕軌計劃在國內為創舉,正如台中市首推BRT,都是搶先做,顯示市府團隊有開創,也有果斷,值得肯定,但輕軌施工要花一百多億元,只是一條線,也和台中BRT僅有一條路線一樣,可是台中BRT只花了二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