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前高雄市原本就是直轄市,加上高雄縣之後,人口、腹地增加,需要即刻解決的問題在五都之中最為龐雜,但是中央的補助款卻連年縮水,讓高雄面臨了嚴峻的挑戰。陳啟昱表示,儘管財政困窘,市府團隊在陳菊市長「建設優先」的宣示帶領之下,仍將持續推動「亞洲新灣區」各項標竿建設以及台灣第一條水岸輕軌,就是希望讓市民看到城市的進步與希望。
台大社會系畢業的陳啟昱,念的是社工,學生時代就投身社會運動,擔任副市長之後,被市長指派督導警消、社政等部門,面對目前中央經濟政策渾沌搖擺,在油電雙漲、薪資倒退,人民痛苦指數飆升的情況下,陳啟昱說「要讓人民有感,絕對不是靠耍嘴皮子;第一要有觀察力、其次要有執行力」,大高雄幅員廣闊,副市長與團隊經常要陪同市長上山下海訪視,深入了解地方需求與民眾意見,才能發掘問題、對症下藥。市長的要求很簡單,照顧弱勢族群的福利不縮水、服務不打折。今年天下雜誌幸福城市調查中,高雄市的施政滿意度名列前五名,顯示了市民對市府的普遍肯定。
許多偏遠地區受限於資源與政治因素,過去發展較為遲緩失衡,在「高高平」的策略引導下,公園增闢更新、區區有公車、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漸次完善,「這就是大高雄合併的價值所在」陳啟昱強調,縣市合併講了超過二十年,倉促上路之際,儘管問題很多,也只能邊跑邊整隊,陳菊市長充分展現魄力與擔當,是團隊不斷進化創新的重要關鍵。
當城鄉差距消弭、認同感凝聚,高雄的城市競爭力會越來越強,因為有足夠的人口規模、良好的產業基礎與擴展腹地、豐富的農特產品與在地特色、海空交通運輸的優勢條件,從原本「天生不麗質」的工業大城,到現在充滿設計美學、水與綠的國際觀光經貿都會,高雄現在缺的只是財政的鬆綁與中央資源的公平配置,才能讓整個區域的潛力充分發揮,也才會契合當初推動大高雄合併的願景與初衷,陳啟昱說「這是我們共同的呼籲與堅持」。
由於中央與地方公職選舉整併,下一次選舉要等到2014年,對於未來高雄的政治情勢,陳啟昱表示,目前許多市政議題還急待克服,亞洲新灣區等重大建設也都有必須如期如質完成的壓力,眼看任期即將過半,只有不斷為市政努力衝刺、為市民福祉打拼,才是陳菊市長與市府團隊上下最在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