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楊秋興一度推出「草根的力量」一書,企圖打破困局,在這本著作後段的峰迴突起中針對陳菊主持的市府為造成市政行銷目的藉募捐之名,向廠商索取大筆捐款的「不樂之捐」,的確在水波不驚的選局中,激起了很大旋渦,這是一針見血的文宣攻勢,曾經招引了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的反擊以及市府新聞局揚言訴之於法,算是有了很大迴響,但陳菊本身仍然金光不照面,完全神隱。
稍後,這個好不容易引出的激流在對手正主兒不回應下,訴之於法也跟著石沈大海,楊秋興與陳菊的攻勢很快也消匿無形。
潘孟安以不變應萬變
熟悉文宣策略人士認為,星星之火可燎原,可惜,進駐楊秋興的文宣人員未能趁熱打鐵,借風扯蓬,原來足以成為炒作文宣攻勢的題材,就這樣被白白的放過了,如此「暴殄天物」,卻流失於「船過水無痕」,實在太可惜了, 從這種現象,即反映文宣人員的攻防策略不足,明顯缺乏機峰應變的素養,更缺少擔負任務的職守。
回頭再看屏東日夜奔波,深入各地爭取認同尋求支持的簡太郎,當對手潘孟安刻意迴避他的參選,幕僚作業深知對手採取單行道的運作,要求支持人馬步步為營,以不變應萬變時,一直維持目前平平穩穩的選情,繼續往前推動,便是勝算在握之時,所謂知己知彼,卻受囿於難以突破,使得沈悶的選情,始終無法突破。
一般認為,某報文宣人員此時應該破繭而出才是,如何透過強力文宣攻勢,迫使對手非回應不可,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只是手法不同」,可是,外界看到的是,除了已經遍處於各個角落的文宣看板外,沒有異軍突起的文宣手法,也許,他們在等待,時機未到,假以時日,便可迎面出擊,但攤開在眼前的事實是,四個月過去了,年底一戰決定高下時刻已迫近,僅剩短短不到五個月,此時不揮兵而起,更待何時。
文宣雷聲大雨點小
靜觀簡太郎在各地數以百場的造勢活動,他辯才無礙,口鋒銳利,抑揚頓挫,相當突出,而在發表未來施政抱負,都能造成回響,可惜,那些擲地有聲,言中有物的治縣之道,卻在稍後便消失於時間的流轉中,適時配合的文宣作為,居然是雷聲大,雨勢小收場,支持者怎麼不為他拍案叫急。
某報派出文宣人員,顯示有水土不服,無法為候選人的競選作為達成綠葉與牡丹扶襯效應,因為,這些年來,既使是全國性大報,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大都處於經營不善窘境,因此,縮版裁員勢在必行,過去倍受重視的各縣市地方版,因此採取人員減少,二個縣市合版,地方版面縮小了,在這種情形下,派出人員受地方記者不足,只好從已退休人員或被優退記者中讓他們復出,而這些人員都非來自當地,對地方政情不瞭解,人事背景更是茫然無知,進駐後只能做一些候選人的行程,乃至已公開發表的政見,這種軟性亳無動能的作為,對候選人的助力有限,只能原地踏步。
尤其,他們透過新聞稿交由各報地方記者撰稿後,由於各報地方版都出現難以為繼現象,因此,費了九牛二力,打躬作揖好不容易才發出新聞稿,見報率低,既使見報了也是小小二、三段,難見大雅之堂,雖然候選大本營沒有剪報看板,出現版面大,標題斗大的且不必高興,因為,大大小小的各報,不乏發行量寥寥可數,如何提高選民「閱報率」,寧非蜀道難。
據瞭解,某報曾大言不慚,他們有週刊、有電視台,又有發行量大的日報多家,表面看,來頭不小,可以讓候選人安心在某報一肩挑起文宣重責大任,但到現在的情形,顯然不是那麼一回事。
遠來的和尚不一定會念經
當過去老一輩人口中的「選舉無師父,有錢便是」,早就不時興了,因為,民智已開,賄選買票這檔事難其哉,文宣成為候選人在與對手攻防中最主要的競選作為,文宣重要性不在話下,但委外承擔的文宣工作,根本與原來期待,認為媒體熟門熟路,在推動文宣攻防策略時,當可駕輕就熟,但似乎是「說的比唱的好聽」,眼前的作為卻是「眼高手低」,完全不對盤,照這種現象繼續下去,對候選人而言,亳無裨益。
為此,真正展現文宣攻防策略的要件,非泛泛之士可以勝任,所謂沒有三兩三如何上梁山,不是在新聞界打混幾年,略知新聞寫作ABC,熟悉地方政情只是最起碼要求,操作文宣應有起碼的文字素養,慣於文字遊戲,深諳炒作之道,能夠面對問題,又能發掘問題,深入問題核心,又能無限上綱的手法中透過運作自如的筆觸,大做翻案文章,進而達成選民共鳴,終能制敵先機,使文宣攻防戰術的達到極致,所以說,候選人的競選團隊的文宣人才,眼前委外操作,畢竟「遠來的和尚不一定會念經」,恐怕候選人面臨激烈的爭逐中,也只有自求多福了。●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