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對年底連任之選,面對四年前的楊秋興,上一回楊是脫離民進黨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其間,另有國民黨提名人黃昭順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一回,楊秋興已成為國民黨征召人選,披上藍衣,戰局丕變,轉而形成「綠藍對決」。
可是,從上一次三人選戰的結果看,陳菊最後以壓倒性票數獲勝,其得票超過楊秋興與黃昭順二人總和,可見,她戰力強大,聲勢驚人,比較高雄市未合併高雄縣時的八年前市長選舉,陳菊僅以一千多票險勝國民黨人選黃俊英,而且,還是拜人為操作「走路工事件」之賜,這個選舉「奧步」,被指為是很不光彩的手法,但隔了四年後,合併高雄縣後的大高雄市長選戰,陳菊卻成為戰場「巨獸」,銳不可當,選後檢討,多少和選戰中叫得震天價響的「棄保」效應有關,刺激了綠營選民同仇敵愾,一舉而成為最大吸磁作用,但不可否認,陳菊過去四年市政表現獲得正面評定有關,連年五星 獎殊榮,不是浪得虛名。
秋菊二度對決
距離年底投票不到半年,楊秋興二度單桃陳菊,雖有備而來,國民黨在他政務委員公職外,更安排他南下出任行政院南區服務中心主任,另外又以南部地區國民黨黨政運作平台的任務,不外乎讓他在大高雄有運作資源,但這些安排顯然有不足之處,很難與完全掌握地方資源的現任市長,其優勢差距太大,難攖其峰,因此,整個形勢顯示,楊秋興的挑戰聲勢並未拉大拉高。
眼前的高雄市選情分析,陳菊正是一派好暇以待,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正是他足以借風扯蓬,拉高局面的最大利基,楊秋興既使沒有到挨打局面,也是陷於舉步維艱的窘境,當然,勝負之決在最後臨門一腳,棒球比賽有二出局後才開始的說法,就是現在全球被炒得很熱的世足賽,更是臨門一腳在最後一分鐘,對楊秋興而言,他當然有背水一戰機會,端視選舉戰術的操作,文宣戰略是否能給選民耳目一新,乃至達成反制機會,還是有運作空間。
在屏東縣長選舉一戰,潘孟安確是戰力表現相當穩定,聲勢居高不下,從過去他的選舉戰術採取低調,不願提早和對手進入肉搏交鋒,證明形勢居上風者穩紮穩打的手法,這個策略到目前為止,算是成功的達到預期目標,這也是使對手無法在碰撞下擦出火花中,拉高聲勢,因選情沈悶而低迷,此正是所謂「一個巴掌打不響」的道理。
為此,潘、簡二人的對決,從半年前戰局揭開序幕後,二人卻是各走各的路,都在單邊操作,有如「各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選戰終將白熱化
但選戰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戰局移動,最後,雙方會走向最後對決,則選局會被炒熱,火花一定叫人眼花撩亂,在這種情形下,再操作單邊作戰,不跟對手碰撞已不可能,因為,對居下風的簡太郎勢必捉住任何一個操作鍥機,全力施為,到時,整個戰局會陷入濃霧迷漫,形勢混亂,然後,在一方全力搶攻,迫使另一方全力迎敵局面,而形成激烈對決。
戰局進入面對面時,搶攻的一方可能會有更具破壞性策略,另一方如何破解,到時,將是高手過招,便知有無了。
民進黨已連續在屏東贏取十六年政權,也就是,過去連續四屆縣長選舉,全都穩操勝算,國民黨則是一敗再敗,落得連連慘敗,不過,攤開過去四屆縣長選舉,從蘇嘉全二連勝,再到曹啟鴻也連選連勝,就雙方得票比較,曾永權輸給蘇嘉全大約有近六萬票差距,到了王進士挑戰蘇嘉全,差距拉近為四萬多票,到了王進士面對曹啟鴻雙方得票更接近僅剩下二萬多票,曹幾乎是險勝,但到了國民黨推出周典論,卻又把差距拉開,以八萬多票敗給連任的曹啟鴻。
藍營全力一搏
檢討四屆之戰,國民黨之敗,敗在人選不當,尤其,已吃了敗仗者又捲土重來,還是選輸,而最後提名周典論更是人選的最不長進的做法,分明在「只求參選,不求勝算」,敗面十足,還打什麼仗。因此,值得觀察的是,曾永權、王進士之敗均能維持在二萬多至五萬多票差距,不算被拉得太大,周典論輸了八萬多票不足取,由此可見,藍、綠在屏東對決,大環境不利藍軍,但在「綠大於藍」的大局面下,反映藍軍再不加把勁,可能連全力一搏的機會都去了了。●犀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