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以黨員投票獲壓倒性票數擊敗丁守中,獲得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提名,民進黨便拋紅帽子,指出未來將是「類中國權貴資本主義與新的公民市民主義」對決,明明是台北市長選舉跟中國大陸八桿子打不在一塊兒,綠營仍然還是抹黑抹紅的老毛病「死性不改」,而其同路人則跟著呼應,說什麼台北市長一戰是「權貴與平民」的選舉,完全一鼻子孔出氣,大概已沒什麼招數了,黔驢技窮之餘,只有那一套,未來一戰高下之分,一目了然。
一些綠營尾巴份子,針對連勝文在民調中僅僅以不到三個百分點險勝,此乃誤差範圍內,若非黨員投票拜軍眷「翻轉」大贏丁守中近六千票,可能要二度對決,這些包括所謂的「名嘴」,乃至挺綠媒體分析對年底台北市長選戰,認為連勝文危機重重,選局相當不利。
馬票投丁守中 藍分裂?
而更有根據馬英九總統投給丁守中,顯示國民黨在鬧分裂,這一仗,連勝文陷入「內憂外患」境地,未來戰況危機四伏,大大不妙。
其實,民進黨唱衰連勝文,並不意外,以慣用抹黑抹紅手法,大拋紅帽子,也不意外,而一些「定調」的「名嘴」們,在高談闊論中明顯的傾向,完全在呼應綠營,不必開口,但看他們「嘴臉」便知要說什麼。
因此,這次被號稱史上國民黨內候選人提名初選競爭最激烈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黨內選舉,一俟大勢底定,連勝文脫穎而出,想等著民進黨擺出「君子之爭,揖讓而升,笑而飲」,那是門兒都沒有,除了酸味十足、酸氣熏人外,是抹黑抹紅之外,還是抹黑又抹紅,綠營一位張姓發言人的公開發言是:不是連的勝利,而是馬的挫敗,光看這句莫明其妙的說詞,便給人「聽不懂到底在說什麼」?高調得很離譜。
而張姓發言人所說的未來將是一場「類中國權貴資本主義與新的公民市民主義」的對決,綠營似乎也在趕時髦,自以為代表公民,又是市民「主義」,他們可能忘了最近由幾個「職業學生」掀起的太陽花社運,便引起了所謂「公民社會」不服從運動,殊不知這場運動中民進黨被邊緣化,淪為「看門」的角色,一個堂堂最大反對黨本身便是一個政黨組織,何以硬要往最近炒得很夯的「公民社會」上插一腳,似乎予人有今夕是何夕,是不是在妄自菲薄了?
民進黨為勝選卡住
連勝文明明是競選中華民國台北市長選舉,他是經過合法的政黨初選機制,在激烈爭逐中勝出,為年底台北市長選舉披掛上陣,迄今,民進黨本身對提名人選,由於冒出了一個「政治素人」柯文哲,意外的在民調中表現突出,遙遙領先民進黨內已辦妥候選人提名登記的四位人選,黨內高層因此「見獵心喜」,企圖加入柯文哲的民調,決定提名人選,他們原來打的如意算盤是,如柯文哲出馬,對民進黨多年來始終在台北市長選舉中難越雷池一步,老是淪為「陪選」,有可能因此把戰局翻盤的機不可失。
但黨高層用心良苦,卻引起其他「正牌」提名人選反彈,問題相當棘手,陷入進退為谷困境,正巧,太陽花風潮歹戲拖棚,拖了廿二天才謝幕,這一場橫來的風潮,卻一個悶棍,敲掉了原來民調居高不下的柯文哲,眼見形勢丕變,民進黨已無掛礙,於是敲定二階段民調決高下,柯文哲此時如啞巴吃黃蓮,叫苦不已,但已時不我予。
國民黨已敲定人選,民進黨還得等二個月後,人選都不知何方高人?卻對連勝文的勝出,諷言諷語,說什麼那是一場「類中國權貴主義與公民市民主義」的對決,一般看法,唱之高調可以,但抹黑抹紅那就不好了,什麼叫「類中國權貴」?連勝文是在選北京市長嗎?恕小市民孤陋寡聞,明明連勝文選的是中華民國的台北市長,如硬扯上「類中國」三字,那麼未來民進黨候選人一出馬,是否也該冠上「類中國公民主義」,如果不是,硬把連勝文扯到中國大陸那一邊去,莫非民進黨一時不察「亂點鴛鴦譜」不成。
類中國權貴 抹紅新名詞
也可能,民進黨所說的「類中國權貴」正是指中國北京市長選舉,只是在玩弄他們一慣的抹黑抹紅技倆,在給連勝文戴帽子,既使如此,這種把連勝文與中國劃上等號的手法,並不高明,選民不懂什麼是「類中國」,感覺上那是一把八千里,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說連勝文是「權貴」,也許還算對檔,但在「權貴」之上冠「類中國」三字,連結成「類中國權貴主義」,反正是橫看豎看,都不是那麼一回事,似乎是在硬湊,也有在掉荒腔走板書袋子之嫌,實在不高明,顯得格調並不高。
當然,民進黨在未來台北市長選舉中要自稱「新的公民市民主義」,沒人管這碼事,但那是那場學運衍生出來的,綠營是否捨人牙穗、掠人之美,不得而知?但明明是最大反對黨,一個合法政黨組織的第一大反對黨,搞些什麼「公民、市民主義」未免唐突,太牽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