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陳菊爭取連任的「罩門」是債台高築,她當了近八年市長卻為二百八十萬市民每人平添了八萬多元債務,這是她要邁向三連霸面對的阻力,白紙黑字,數字會說話,她再怎麼辯白,推卸責任,想撇開這個沈重的債務問題都難,猶如「蜀道難,難如上青天」。
為了年底的連任,陳菊當然了然於胸,債務問題將是未來競對手攻擊的焦點,她只有面對,但如何提出有力而足以讓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接受的理由,不外乎,國民黨政府對重大建設「重北輕南」,高雄市為了地方建設,在財政拮据下,只能舉債、借錢一途,其次是,因為政府對各縣市的補助制度有問題,中央聚財,地方爭取補助,難度太高,補助經費「入不敷出」。
陳菊並未面對問題
另一個理由,有人已為市府借箸代籌,把合併高雄縣,造成承接高雄縣原來的一百多億債務外,還得為拉近與原來高雄市的基礎建設,如治水,又如道路等建設,都是增加債務原因。
這一連串的辯解,那是高雄市的片面說詞,說服力太弱,恐怕很難叫市民接受,因為,高雄市財政拮据固然是事實,但市府團隊「開源無方,節流無能」,則是高市之所以債台高築,成為全國各縣市負債最多的理由,顯然,陳菊在避重就輕,並未面對問題。
因為,陳菊所辯解的一些理由,那一個不都是其他縣市也面對,都承受的,財政補助制度有問題,既然高雄市有這種感受,則其他縣市當然也有同樣感受,這就是多年來,各地方縣市一直在中央政府財政劃分法中急待盡速修正的關鍵因素,陳菊急於修正財政劃分,增加較多補助款,並從其他稅收分得一杯羹,同樣的其他縣市也是在力爭不捨。
陳菊未來的競選對手楊秋興便指出,他主持高雄縣政時,舉債全國最低,到了他卸任時高雄縣的債務是一百多億元,當時,同是「兄弟縣市」的高雄市的舉債便超過二千億元,早就是全國第一高了,為此,楊秋興批評陳菊理財的能力,確實不如人,他進一步指陳菊努力不夠,高雄市負債二千多億,人家台北市才一千六百多億,而高雄市尚有所謂「隱藏性負債」,如攤上台面,則高雄市的債務已高達三千多億,早就「破錶」了。
有努力還錢 依舊在借錢
沒錯,不能一味批評陳菊不是,因為,他也很努力的在債務上「想方設法」,她就指出高雄市府一直努力在還款,四年來也就是這一任期就還了三百億元,同時,舉債數字從民國一OO年的一百六十六億,逐年在下降,去年便舉債一百卅五億元,決算時只借了一百十五億元,從她這一番說詞,數字會說話,四年已還了三百卅六億,確實在還借的努力中。
問題是,她四年還了三百多億,但每年還是「照借不誤」,正如陳菊說的,民國一百年借了一百六十六億,往後已逐年下降,但一O二年雖把借錢數字壓到一百卅五億,這個比較反映了陳菊的市府團隊,確實在努力還錢,卻也依舊在借錢,錢照還,錢照借,一邊還錢但一邊借錢,在一借一還中,最後的結果是借與還中等於扯平,還了再借才會造成高雄市的舉債數字是二千三百多億,而這個數字四年多來還是不變,二千三百億債台高築,還是高高掛,在這種情形下,市民能夠接受「很努力還款」的說詞嗎?說了是白說,搞了半天,一切都是白搭。
既然一個債台高築的市府,卻能在二家同屬一個出版集團旗下雜誌,每年對全國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評比中,年年都是「五星級」,每一年都是「第一名」,這種評比結果拿來和債務沈重的表現比一比,就叫人納悶,怎麼會出現這種反差太大的評比呢?更何況,負債最多,失業率也高居全國之冠,因此,影響高雄市治安績效殿後,陳菊卻能年年都是五星市長外兼第一名市長,這個評比究竟是怎麼來的?
每位市民負債沉重
尤其,眼前二千三百多億債務,這才是高雄市未來發展最大的阻力,問題嚴重,陳菊團隊給每一位市民平添的八、九萬債務,何其沈重,她必須面對,因為,這個問題是無可閃躲的,終究成為陳菊爭取連任的「罩門」,是該好好省思的時候了。●李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