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與民進黨這兩個對峙的地方黨部,為了年底屏東縣卅三個鄉鎮市長與五十多席縣議員選舉受理黨內候選人提名登記截止後,民進黨完全公開化,而國民黨地方黨卻迥於往例,採取不為人知的做法,有多少人登記因為不對外公開,因此,國民黨屏東縣黨部究竟葫蘆裡內賣的什麼膏藥?令人好奇了,不過就是受理卅三個鄉鎮市長登記的人數,因為太少了,竟然超過一半以上多達十九個鄉鎮沒有人登記,這種多數鄉鎮乏人問津,爭取提名情形,有夠漏氣,為歷屆難得一見的尷尬現象,外傳是「金小刀」愛將的主委張雅屏也只好「不足為外人道」了。
號稱全國最年輕縣黨部主委
國民黨在屏東丟掉了十六年的地方政權後,多年來一直表現得很不長進,既使指派年輕氣盛的張雅屏,號稱全國最年輕的縣黨部主委,還是不管用。
地方政壇人士記憶猶新,當年未滿四十的張雅屏南下回他的家鄉屏東,到縣黨部走馬上任開始,他躊躇滿志、信心十足,頗有國民黨在屏東多年來被對手打的趴在地上的窘境下,一派「救世主」姿態出現,欲力挽狂瀾於之將倒,他深入地方,也頻頻與地方各界接觸,甚至連對手也「不恥下問」,召集過無數的座談會,聽取各方建言,他初生之犢不畏虎,地方人士自然對他刮目相看,尤其,他效法孔明「揮劍斬馬謖」的強勢表現,把國民黨提名的縣長候選人,剛從戰陣吃了大敗仗,已經狼狽不堪的前縣議長周典論,以「違反黨紀」為由開鍘,把周逐出國民黨大門,這一手,震驚地方各界,也因此把周典論逼得投向對方。
張雅屏大揮關刀,開鍘了周典論後,之後,歷二年他如何重振國民黨在屏東聲勢,似乎就沒有任何一件令人印象深刻,拍掌叫好的表現,是否「眼高手低」,是否「江郎才盡」?是否已經「黔驢技窮」?慢慢的在地方人士的感受上浮出了不少負面「閒語」。
挨批「吃碗內看碗外」
面對這次縣長選舉,當地方黨部仍然沈迷於「唯蘇清泉不作第二人選」的侷限佈局中,看不出張雅屏有什麼令人刮目相看的理想人選,地方政壇曾傳出張雅屏視野很大,可能有「吃碗內看碗外」的心態,下一步是讓自己披掛上陣也說不定,百里侯不行,立委也可以,種種傳話,不一而足,一個到任二年的地方黨部主委當知「黨部主委所司何事」,希望傳說不足可取,應止於流言才好。
但等到從中央傳出兼黨主席的馬英九總統已「欽點」前政院副秘書長的現任政務委員簡太郎將以征召方式出馬競選屏東縣長,消息傳來,張雅屏大概也是一片茫然。
上月廿二日簡太郎在地方黨部安排下第一次返屏公開宣佈參選縣長聲明,從當天上午的媽祖廟上香祈求神明保佑,然後,一路在支持群眾陪同下徒步到屏東美術館舉行記者會,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卻叫人意料之外的是,作為地方的屏東市長葉壽山,兼市黨部主委也是出面發函安排這個意義重大活動的立委王進士都缺席了,連中央黨部秘書長,也是屏東出身的曾永權前半段金光不照面,僅在下半段露面,對這個具有「誓師」揮軍出擊重大意義活動,居然會出現該到的缺席,整個活動辦得如二二六六,不就反映張雅屏對地方整合工作的困境,已到了令人不敢領教地步。
基層優勢已慢慢流失
年輕有為可別太早論定,不經一番寒風刺骨歷練,怎知年輕就是有為,有為也不見得年輕。
而過去數十年屏東卅三鄉鎮市長選舉,國民黨這一廂,都是人人爭破頭,形成爭逐不下的激烈局面,而國民黨多年來始終在鄉鎮市長中掌握了三分之二以上絕對多數當選席次,就是在縣議會中,也是居於絕對多數優勢,因此,歷屆縣議會正副議長都是國民黨籍的囊中物。
雖然,過去十六年來因地方黨部在少數三、四人的掌控下,大搞自家人子弟人選把持縣長選舉提名,一些上不了檯面的人選,在這一小撮人玩弄下大演「只求參選,不求勝選」的爛戲碼,儘管如此,在地方基層的鄉顉市長也好,縣議員也罷,尚能維持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已隨著地方政權喪失,絕對的優勢也慢慢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