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市長選舉民進黨氣勢如虹,台南市一定穩贏,其次是高雄市,再其次是台中市,之外的新北市、台北市與桃園恐怕民進黨很難染指,儘管如此,連國民黨都坦承不諱,台中輸了,以三比三打成平手,對國民黨便「算輸」,這是事實,因為,台中輸了,等於中部淪陷,民進黨北進地盤往上延伸,對國民黨當然大大不利,但從民調顯示,胡志強連任態勢,仍然居於下風,這就是民進黨自認大局看好的主要因素,問題是,民調只可參考,不一定可呈顯全貌,台中市長這一仗,以客觀立場著眼,仍然五五波。
大台南賴清德穩住一席
台南市賴清德當然是所向披靡,國民黨到現在,都火燒屁股了,但人選是何方人士,一直敲不定,比氣勢已不如人,民調固然不能代表戰局底定,但包括蘇俊賓在內的假想敵,與賴清德對峙,差距便被拉大了,想迎頭追趕,機會渺茫,民進黨在七合一選舉中的六都中已先聲奪人,台南這一席應該垂手可得。
民進黨頗具勝算信心的高雄市,爭取連任的陳菊勢在必得,看她悠遊各個角落,一派輕鬆,顯示對市長戰局深具信心,這次的對手楊秋興是三年多前的手下敗將,也是當年曾經併肩作戰的同志,但上一仗陳菊大勝,贏在藍軍未能凝聚戰力,楊秋興介入形成的三足鼎立,又未能發揮「棄保效應」的預期作用,反而給對手營造同仇敵愾,全軍團結,因而打出了漂亮一仗。
但年底一戰,國民黨在一再勸進、協調下,終於決定以徵召方式由楊秋興披掛上陣,形成所謂的「秋菊再戰」,一對一的單挑,戰局不變,對峙形勢後的各據山頭,全面對決已是無可避免,當然,民調的結果,在此之前,陳菊佔了絕對優勢,這就是民進黨「坐二望三」的主要盤算的依據。
高雄秋菊再戰
但是選戰變化難測,所謂絕對優勢並不能代表是絕對勝算,楊秋興指出,他輸在起跑線,但希望贏在終點線,顯示他對這一仗,二度單挑陳菊,仍然抱著背水一戰,甚具信心的態勢,在最後選票未開出前,楊秋興堅持要「贏在終點線」,不難理解,相對的,始終在市政績效中,表現不錯的陳菊,從遠見雜誌給予五度五星級褒獎,同一集團發行的天下雜誌則給她施政第一名的評定,對爭取連任,便建立了紮實而堅固基礎,自可揮灑自如。
陳菊信心十足,挾其特定媒體優異評定優勢,全力爭取連任,自然行有餘力,勝算在握,這一點,對選舉經驗洗練的楊秋興而言,他的反應,以對手「深懂行銷之道」,輕描淡寫而一語帶過,應是一言而中,這句行銷有術,有褒有貶,好的是指對市政建設的宣傳很到位,貶的則暗指只知行銷,市政建設的真正績效在哪裡?表示存疑。
高雄市政表現從二家兄弟月刊的評定,一方是連年五星獎,另一廂則是第一名的市長,但背後的置入性廣告一直是部份人士質疑,認難免有「球員兼裁判」,不可全信,可是,另一個國際級對世界都市宜居地的評選,高雄市則獲三金二銀一銅,居世界第一「宜居都市」,其公信力不容置疑,雖然,這個國際組織的評選著墨在都市文創表現,但高雄名揚國際則非浪得虛名,陳菊施政形象因此大大加分。
但執政有優勢,也難避免有缺失,任何一位市民都不難瞭解,發現高雄市人口數連年減少,出生率正常,可是移出人口大增,第二大都市地立岌岌可危,在後追趕的台中市已拉近了不到十萬人差距,過去,則有二十萬以上落差,高雄居第一的令譽,卻留不住人,面對人口流失,不必思考便知曉,那與工商發展不振有關,才有失業率偏高,負債全國第一,治安又殿後,似乎又顯示「高雄居大不易」的矛盾現象,對參政多年的對手楊秋興豈會看不出箇中端倪。
藍綠對決 楊秋興有機會
為此,陳菊施政八年再爭取連任的強烈企圖,都得接受檢驗,所謂「君子之爭,揖讓而升,卻也是必也射手」,到了選戰,兩軍激烈對決時,都將成為對決雙方的攻防戰的主要焦點,在選戰中在野一方必然全力搶攻,在任這一方則只有步步為營,在對手攻城掠地時,保住基本盤是先決,其次是伺機反制,因此,雙方寸土必爭時,任何一方的閃失,都足以影響佈局,則一著錯,全盤輸,所以說,楊秋興全面攻擊號令下,對陳菊的固守城池會發生多大撼動,有待觀察。
未來一戰,即使佔盡優勢的陳菊,仍然不能輕忽小巨人的攻擊戰略的全面揮灑,這一仗一定很激烈,陳菊較具勝算,但楊秋興未必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