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網出現漏洞了嗎? 自民國四十八年起台灣地區即不再有人的病例,民國五十年一月後即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台灣被列為狂犬病非疫區。但在絕跡52年後,今年7月16日農委會公布確診3例野生鼬獾染上狂犬病後,到8月15號為止,統計出現了83例鼬獾確診病例,造成全台民眾、寵物搶打疫苗,而且出現有錢也打不到疫苗情況,人心惶惶。
病例去年5月已發生
農委會確診3例野生鼬獾染上狂犬病後,依規定7月17日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OIE按照規定將台灣初次接到野生鼬獾傷亡案例的日期:去年五月二十三號,訂為台灣狂犬病的發生日。
台灣鼬獾狂犬病病毒到底從哪來的?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8月6日晚間公布狂犬病病毒序列分析,發現流行在台灣鼬獾的狂犬病病毒依地理區域的差異性可區分為3個族群,分別為台中、南投;雲林、台南、高雄;台東,而這3種族群皆屬麗莎病毒第一基因型的狂犬病病毒,由於病毒可區分成不同族群,顯示可能已存在台灣有一段時間。所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101年5月23日訂為台灣狂犬病的發生日,與家畜所病毒序列分析顯示狂犬病毒已在存在一段時間不謀而合,也顯示出台灣防疫網出現「破空」。
過去台灣對於狂犬病的檢測集中於犬隻、蝙蝠及動物園的動物與從國外循海關入境的野生動物,去年才啟動監測「生活在山野裡的野生動物」,沒想到一監測就發現了狂犬病。自農委會公布鼬獾確診病例後,一個多月來每天發生疫情,7月30日更出現在台東一隻錢鼠咬人也確定驗出狂犬病毒,成為全世界首例,也震驚了國內學者專家。
輕忽疫情、應變緩慢
疾管署面對目前的狂犬病疫情表現卻荒腔走板,7月中公布確診病例,到7月底才成立防疫指揮中心,被批輕忽疫情、應變緩慢。目前政府官員採取「圍堵」政策,希望將疫情堵在山區,因為都市的貓犬未傳出感染病例。但是自疫情公布後,由於台灣是無狂犬病地區,因此儲存的疫苗根本唱空城,而疾管署又掌控疫苗,讓第一線的防疫人員冒著生命風險在防疫。在台東、南投重災區前線為動物施打疫苗的獸醫,自己卻沒有疫苗可打,「不給武器便被推上戰場」,對照疾管署署長張峰義所說:「沒人打不到疫苗」無意識一大諷刺。從7月16日農委會宣布疫情直到7月29日,疾管署針對高風險地區直接接觸病畜、從事捕犬等第一線300人,優先施打預防性人用狂犬病疫苗,拖了半個月才為前線人員接種,說穿了就是疫苗準備不夠。指揮中心表示,抵台的40萬3千劑動物用狂犬病疫苗8月13日已陸續配送, 8月16日前已再配送10萬劑到動物醫院。目前除了動物醫院的疫苗到貨量之外,廠商尚有相當疫苗庫存量可供施打,後續疫苗供應無虞。
宣導家中寵物打疫苗
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至8月17日共102件動物抓咬傷申請人用狂犬病疫苗,其中81件經審核同意使用,以台北區24件最多,其次為南區16件。指揮中心說,目前累積2517件動物抓咬傷申請人用狂犬病疫苗,其中1755件經審核同意使用,26件同意使用免疫球蛋白,其中24人已施打。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飼主務必善盡責任,要為家中犬、貓施打狂犬病疫苗,只要提升犬貓狂犬病預防注射率達7成以上,可有效防範狂犬病在人及動物之間傳播,維護人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