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南台灣首屈一指的「眷村文化館」,高雄市民知道在那裡嗎?記者沿路打聽才找到位在左營區龜山巷的高雄市眷村文化館,這裡地處偏遠、位置又不顯眼,加上市府財政困窘,自從試營運以來一直缺乏有力宣傳,導致知道這個地方的高雄市民少之又少,可能連左營在地居民都還沒進去過,還想吸引外地遊客慕名造訪嗎?民眾質疑,市府當初承諾會好好保存眷村文化,但從眷村文化館的場址選定、改建工程一直到完工啟用後的利用現況,再再顯示出地方政府對眷村文化不重視和不用心,市民認為,現在既然文化館的建設案已成定局,希望有關單位能善用這塊文化保存園地,使其創造出更大的附加價值,否則「眷村文化館」一定淪為蚊子館,形成另一處治安堪慮的犯罪溫床。
養工處負責維護
民國95年12月20日完工啟用的高雄市眷村文化館,是由原左營區海光三村診療室及後來的海勝里新活動中心改建完成,周邊原本還有一棟舊活動中心及兩排眷村宿舍,但也都分別在民國91年和94年遭到拆除,目前僅存的一排眷舍由市府養工處提供舊城文化協會認養使用,至於已拆除的眷舍已被國防部列為左營公園第二預定地,市值約20億元,目前沒錢購地的市府只能善盡維護眷村文化館基地安全,同時做好環境綠美化工作。
眷村文化館樓高2層,佔地125坪,1樓為展示區,展示眷村各類生活用品及器具,今年結合該館試營運屆滿周年,館方特別訂定「眷村的女性」為年度活動主軸,推出「眷戀‧女人心」系列展演活動;2樓則規劃特展區、閱讀區及會議室,每月選定一個周六或周日辦理竹籬笆製作工作坊、豫劇臉譜工作坊、老歌欣賞座談、紙繪藝術創作工作坊等動態展演課程,12月19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安排紅包袋燈籠手工教學,邀請眷村媽媽指導親子利用簡單的材料,親手製作美觀又實用的造型燈籠。
網路資訊全是舊聞
從眷村文化館免費提供的褶頁簡介,可得知館藏內容及特展活動訊息,但記者連上網際網路,實際進入眷村文化館首頁,發現問題多多,首先點選「活動節目表」,最新張貼的活動資訊只有到今年9月,接著點選進入「館內特展」,看到的卻是去年8至12月已經結束的特展活動,說到這裏,聰明的讀者,你發現了嗎?現在已經是98年12月,顯示該網站已有3個月沒有更新。
爭議不僅如此,眷村文化館所在地的龜山巷,是以往眷村仍在的舊路名,現在隨著眷舍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海光停車場,想到該館參觀必須越過這一片停車場,再由停車場旁小路進入,試問,該館雖然號稱全台唯一保存眷村文化最為完整的展示中心,但這樣的格局門面如何走向國際?又如何成為特色景點?如何吸引外地遊客?
民代出手 發展創意文化
據了解,早在民國88年,就曾有民代爭取興建眷村文化館,之後陸續有眷村文化協會、眷村文化聯盟及國軍眷村文化協會等三個社團分別提出相關計畫,其中由市議員戴德銘主導的眷村文化協會是在民國93年5月成立,主張眷村文化館需結合左營觀光資源及舊城古蹟,並由政府接手輔導成立基金會,讓眷村文化得以永續發展;市議員吳益政今年10月籌組的眷村文化聯盟,主要朝向創意文化園區發展,提供空間讓藝術家進駐;現任理事長邱識賢帶頭成立的國軍眷村文化協會,則傾向反對眷村改建,希望保留原本的眷村文化不遭受破壞。
謝長廷開了支票卻食言
拖了整整7年,民國95年,市府才動用人力資源,選定海勝里活動中心改建成立眷村文化館,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成立眷村文化館是謝長廷競選高雄市長時的政見之一。可是謝長廷在市長任內對此案依舊是聞風不動,甚到當上行政院長也未見實現競選諾言。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二科表示,眷村文化館的空間保存仍在評估階段,目前該館派駐60名志工輪流排班,協助推廣眷村文化,館內除了展示靜態文物,還將朝結合口述歷史、影音保存及志工培訓等方向努力,現階段則將配合國防部眷村文化園區計畫,盡力搶救眷村文化。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任秘書郭添貴表示,眷村文化館主要介紹左營海軍的眷村文化,目前採取小規模的方式呈現,未來朝向和眷村文化園區結合,同時串連左營蓮池潭、高雄孔子廟、舊城及商店街等景點,形成在地特色景點。
至於眷村文化館欠缺宣傳,導致利用價值不彰,郭添貴也回應表示,自從局長史哲上任之後,《文化高雄》免費刊物設置據點現已增加為800餘處,未來預計將突破1000處據點,藉此行銷「眷村文化館」。
社會特搜記者:高培德
攝影:吳庭旭